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放松,每年人口的增加数量还会更大。
其次,是城市人口的增加,现在每年超过2000万。
城市人口的平均畜产品消费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带动更多的畜产品消费增长。
第三,是城乡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
据统计部门数据,收入最高组消费者的肉类消费支出,是收入最低组的两倍多。
这意味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消费水平也会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畜牧业发展也日益面临着突出挑战。
主要是两大因素。
一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
这促使畜牧生产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在很多地区,农户畜禽散养自食方式,已经绝迹,成为历史。
畜牧养殖日益走向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
尤其是在肉鸡、蛋鸡和肉鸭生产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高度现代化的养殖场。
这个过程,正在加速。
二是畜禽粪便排放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在家禽和牛羊方面,粪污问题相对解决得比较好。
而在生猪养殖方面,则仍然比较突出。
生猪粪便的排放量大,污水部分处理难度大,处理的经济成本高。
无论是大型乃至超大型的养殖场,还是中小型的养殖场,都各有难点。
随着国家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一些在禁养区或生态敏感地区的养殖场,已经陆续关闭。
不过,仅仅如此,远远不够。
从总体上看,畜禽粪便的最终出路,只能是回归农田,并且是就近。
如果能够确认这一点,那就要在政策上和技术上聚焦,实行强制性种养结合,以地定畜。
在法规上,要做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对生猪养殖,要明确规定生猪饲养数量和周边可容纳粪便的耕地面积的关系,例如,每养5头猪必须有一亩耕地(可有地区差异)。
在特殊情况下,允许采取其他方式,但必须按个案批准,并进行严格的环保监控。
现在有关规定的表述仅仅是“鼓励和支持”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不具备约束力。
在技术上,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并结合各地的情况,开发出便利经济的生猪粪污处理、运输、施用系统化方案。
未来,随着种植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以种粮大户或合作社等方式),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处理畜禽粪便,会变得更为容易。
通常,养殖场自己难以拥有大量耕地,而需要与种植业合作。
如果种植业以几亩十几亩的小农户为主,则养殖场与种植业的合作,难度更大。
展望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将在规模结构、产品结构、空间结构方面,发生深刻的重大变化。
在规模结构方面,各种畜禽的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很快。
其中,鸡的规模化饲养程度最高。
肉鸡饲养规模化比重为78.7%,肉鸡规模化饲养场是指每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大型养鸡场。
蛋鸡饲养规模化比重为73.8%,蛋鸡规模化饲养场是指存栏2000只以上的大型蛋鸡场。
生猪饲养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了46.9%。
生猪规模化饲养场是指每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
奶牛饲养规模化比重为58.3%,标准是存栏奶牛100头以上。
畜牧生产规模化的速度很快,规模化的标准也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