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哪些措施精品10篇
大小:476.14KB 4页 发布时间: 2024-02-04 11:43:46 17.7k 16.03k
下载文档

很多人不知道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哪些措施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哪些措施精品1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压力逐步增大,社会结构大幅调整,这些都使得当前的大学生们在毕业后面临各种压力。许多大学生会感到社会现实与学校学习生活之间存在巨大反差,导致心理困惑和矛盾逐渐增多。适应环境、管理成才、人际关系、交友恋爱和求职择业等现实问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进一步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由于我国大学生群体众多,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需要进一步重视。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是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时代需求,也是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的质量,心理健康课程更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措施之一。同时,开设心理教育课也是高校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高校对心理教育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摸索出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其内容、形式、教学方法和目标都呈现多样化的发展状态,其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心理教育的教育程度和目标难以量化。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当前大学开设心理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1.1 心理教育课体系建设上的差距对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影响

大学的心理教育课属于大学德育教育的概念范畴,也是大学德育教育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各高校起点不同,没有统一的教学应用大纲,对心理教育课程的计划、实施、总结等缺乏统一规范,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得到统一的保证。因此,相对于其他课程,这门课程缺少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体系。

1.2 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对学生学习心理教育课的影响

心理学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刚刚起步,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高校的师资力量方面,缺乏专业课程教师严重影响心理学教育课程的发展。目前,高校心理学教育课堂上,任课教师大多没有进行过心理学的正规培训,很多是“自学成才”,还有一部分是兼职任教教师。许多教师在心理学课堂上表现出自我认识能力不强的素质,有些教师一直处于不专业的状态,这样的心理学教育课程是没有质量可言的。同时,在教师的心理学授课能力评估上,也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许多相关政策没有制定或没有得到落实。因此,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大学的心理教育课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学习心理学方面的提高缓慢。

2.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教育者必须拥有成熟而积极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心理教育中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心理困扰。在心理学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心理剖析为主的教学理念,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现实心理表现,解决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问题提出、思考和解决能力。教师应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励学生在积极的心理教育课程中不知不觉地被引导和激励。教师还应在关键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学研究,促进学生从问题和讨论中领悟心理学的道理,培养成熟的心理反应能力。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具有代表性和时代特征,比其他任何学科课程都更具时代感。然而,在心理学教材更新方面,远远落后于学生心理变化的节奏。因此,现代心理学教育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范畴,与时俱进地开展心理学教育课程,以达到最佳效果。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哪些措施精品2

摘要:近年来,心理素质水平较低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心理素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大学心理素质评价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在心理素质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评价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完善心理素质培养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心理素质,评价,难点,对策

近年来,由于心理素质水平较低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屡见不鲜,心理素质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素质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的,在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的、稳定的心理品质[1]。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心理素质是一个逐渐养成的动态过程。因此,对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过程性评价较为困难。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的难点

1.1 心理素质特点导致评价难

1.1.1 内隐性

心理素质作为一种内在属性,具有内隐性的特点[2]。它主要通过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来展现,无法直接被观察到。由于心理素质具有内隐性特点,无法直接对其进行测量,只能通过对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进行间接测量来推测其发展水平。因此,在评估个体外在表现时,首先要考虑个体的外在表现是否由其心理素质水平决定,以及个体的外在表现是否受到客观情境的影响。然而,目前缺乏相关的评估体系,这导致了心理素质评价的困难。

1.1.2 可塑性和养成性

心理素质具有可塑性,个体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接受教育和外部环境的作用来提高其心理素质。由于心理素质的可塑性特点,个体的心理素质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会发生改变。此外,心理素质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变化影响,可以有提高和下降两个方向。

心理素质的养成性指的是心理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内化过程,在个体的成长中不断变化[3]。心理素质发展的不稳定性和养成性要求我们对心理素质进行动态评价。动态评价也称为过程性评价,需要对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因而难度较大。

1.2 多样化的培养导致评价难

高校对心理素质培养有多种方式和方法,既有专业知识的培养,也有非专业知识的培养;既有理论培养,也有实践培养;既有学校培养,也有单位培养;既有以意志力为核心的培养理念,也有以挫折承受力为核心的培养理念。这种多样化的培养方法要求心理素质评价模式也要多样化,为心理素质评价带来了难度。

1.3 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心理素质评价体系已较为完善,但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体系尚不成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高校心理素质评价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参差不齐,心理素质的不完善性增加了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的难度。

1.4 心理素质各项要素所占权重模糊

心理素质由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人格特征和认知特征等要素构成,具有基于整体性、层次性和交互性的综合心理品质[4,5]。然而,心理素质各项要素所占的权重较为模糊,导致对心理素质的测评主要以综合评价为主。虽然综合评价能够评估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综合状况,但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各个要素的评价并不清晰。这种模糊的权重分配增加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的评价难度。

2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难点的对策

2.1 针对心理素质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估方式

2.1.1 创造条件让个体暴露其心理素质水平

由于心理素质的潜隐性,对心理素质的测量依赖于个体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个体充分暴露其外在表现,通过外部表现评估其心理素质水平,这样就降低了对心理素质进行评价的难度。

2.1.2 对心理素质进行动态评估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受到环境和教育的交互影响,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表明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估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形成性评估和静态终极性评估的结合。

2.2 界定心理素质各项要素所占比重

心理素质由认知、个性和人际适应等维度构成的综合体,心理素质各项要素的权重模糊导致了对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价的困难。因此,界定心理素质各项要素所占的权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清晰地界定心理素质各项要素的权重有助于更好地评价大学生心理素质。

3 结语

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素质评价体系离不开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难点及对策的研究。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的难点有助于寻求解决对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难点和对策的相关研究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难点的存在。这些难点也推动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反馈
下载文档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18号-1 客服QQ:20188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