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通过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些图片,包括红绿灯、斑马线等,用于活动的展示。
2、准备一首儿歌《交通灯》,用于活动的歌唱环节。
3、准备一个视频,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为活动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
1、开始活动前,播放一个交通安全的视频,然后向幼儿提出问题,视频里的哥哥发生了什么事?
2、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入主题,向幼儿们提问:“小朋友们知道怎样过马路吗?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幼儿讨论。
3、总结视频里的大哥哥在过马路的时候出现的几种问题,并出示红绿灯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呀?(红绿灯)小朋友们见过吗?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有没有见过?”继续引导幼儿讨论。
4、引导幼儿认识红绿灯,向他们解释红绿灯的作用,并说:“小朋友们真棒,警察叔叔来告诉小朋友,这个是红绿灯,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上街时候可以看一看,马路上的十字路口就有了。”
5、讲解怎样安全过马路,让幼儿跟着视频里的警察叔叔一起学习过马路,并向他们强调随意过马路的危险。
6、延伸讨论:“小朋友跟爸爸妈妈上街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呀?”引导幼儿讨论,提醒他们在乘坐公共汽车时先下后上,上街时要拉好爸爸妈妈的手,不能攀爬街上的护栏等等。
7、请小朋友们跟图片红绿灯说再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思路清晰,能够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幼儿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总结出简单有序、操作性强的过马路的方法:“一看、二慢、三通过”。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仅学到了一些交通安全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活动还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和个人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应变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交通安全活动方案总结12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知道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3、不走斑马线会肇成事故的危险性。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形象地感知交通常识--过马路要小心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
活动难点:日常生活中,较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红绿灯图片、画有十字路口(有斑马线)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张发生车祸的图片,请幼儿观看。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为什么会发生交通事故呢?幼儿有机会回答,主要原因是不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教师出示一张十字路口的图片,并进行提问:
①这是哪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见过它?
②上面的白线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3、出示红绿灯的图片,并提问:它有什么作用呢?
4、让幼儿讨论,如果没有红绿灯的地方怎么过马路。
如果没有红绿灯,行人应该怎么过马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并总结要点:一站二看三通过。
5、教师进行小结:小朋友过马路时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要看红绿灯,绿灯可以走,红灯不能走,走的时候要走斑马线,如果没有红绿灯的地方,要两边看一看,没有车子才能过,要慢慢走,不能乱跑。要小手牵大手靠右走。
6、游戏:红灯停、绿灯行。玩法如下:请一个小朋友扮演交通灯,一只手拿红灯,一只手拿绿灯。其他小朋友驾驶着车子过"马路"时要观察红绿灯,绿灯亮了就往前开,红灯亮了就停下来,如违反规则则被罚停一次,然后继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