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春节流传已久的习俗精选7篇
大小:480.32KB 5页 发布时间: 2024-01-21 11:28:04 8.3k 8.14k
下载文档

今天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春节流传已久的习俗精选7篇模版内容,欢迎阅读和下载。

春节流传已久的习俗精选1

1、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众多年俗中的一种。是在宋元后开始兴起的,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新年寓意。窗花在南北地区还有不一样的风格,南方以玲珑剔透的精致感为美,北方以天真浑厚的朴实为福。除夕夜之前的日子里,每家每户门窗上被各种形状的窗花装扮起来,让过年的气氛更加浓郁了。人们在春节期间贴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2、新春扫尘

早在尧舜时期,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3、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人们还会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人也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门神是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张贴在门上的用来守卫家族的,门神形象便成为人们信奉的主流,而这一习惯也一直传承至今天。

4、吃水饺、汤圆、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包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

5、守岁、发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这天晚上家人们聚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彻夜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希望起到压邪驱鬼的作用。但这一习俗现在基本被红包所取代。

6、拜年

“过年好”“给您拜年了”。正月初一,人们见面时,都会互致这样的新年问候。传统拜年礼仪分三种: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俗称“吉拜”。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辈间的拜年。传说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称为正月初一。

7、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8、祭祖

过年祭祀祖先,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在古代,各地都会举行祭祖仪式。地区不同,民俗不一,有的祭祀祖先,有的拜神和祭祖相结合,还有的两者分别祭拜。祭祀时,以三牲供品为主,酒菜糖果俱全。除了祭祖,打扫房子,也是春节重要习俗之一。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尘”与“陈”同音,契合了古人除陈破旧的心愿。

9、放爆竹

爆竹又叫鞭炮,是春节传统民间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午夜交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响彻云霄。在这“岁之元”、“月之元” 、“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寓意兴旺发达。

中国民间素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寄托迎祥纳福的心愿。

春节流传已久的习俗精选2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以前也称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国历代的正月的设定日期却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

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但用“民国”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1914年起把夏历正月初一定作“春节”,为农历岁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春节时间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闰春节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的1155年里,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闰春节的过法

反馈
下载文档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18号-1 客服QQ:20188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