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学现实
〔3〕其他学科现实
5.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1〕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2〕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供学生选择阅读。〔3〕习题的选择和编排突出层次性,设置稳固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凡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习题,需要明确标出。〔4〕在设计综合与理论活动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获得不同的体验。
〔5〕编入一些拓宽知识或者方法的选学内容,增加的内容应注重于介绍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而不应该片面追求内容的深度、问题的难度、解题的技巧。
〔6〕设计一些课题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借助算盘、函数计算器、计算机等工具,进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6.教材编写要表达可读性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老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播送等;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
1.文本资源
2.信息技术资源
3.社会教育资源
4.环境与工具
5.生成性资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新旧比照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从根本理念、课程目的、内容标准到施行建议都更加准确、标准、明了和全面。详细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构造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局部:前言、课程目的、内容标准和课程施行建议。
202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局部由原来的根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根本性质、课程根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局部。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展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搜集、整理、描绘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2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根本素养。
三、根本理念的变化:“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202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6条〞改“5条〞:在构造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2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根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对待老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的“双基〞:根底知识、根本技能。
2021年版的“四基〞: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根本活动经历。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展整合:掌握数学根底知识,训练数学根本技能,领悟数学根本思想,积累数学根本活动经历。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理论与综合应用。
202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理论。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展简单的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综合与理论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八、施行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三四年级课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