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范文怎么写9篇
大小:485.18KB 6页 发布时间: 2024-03-04 15:55:32 19.71k 19.63k
下载文档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范文怎么写9篇的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范文怎么写1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压力,尤其是大学生。因此,大学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本文探讨了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融合心理教育的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1. 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 体育教育能够调节学生心态,振奋精神

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期末考试或面临重要决策时。参加体育教育可以放松身心,抑制消极情绪,暂时摆脱烦恼,并产生积极的想法,有助于解决问题。体育教育也是一种宣泄的途径,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改变心境。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调节心态,宣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1.2 体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意志力,培养品质

意志力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非常重视的素质,缺乏意志力会导致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丧失信心,效率下降。体育教育通过锻炼身体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条件的优越,缺乏吃苦精神,容易遇到困难选择逃避。体育教育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奋发精神,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体育教育的竞争性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激励和自我战胜,从而超越自我和他人。同时,学习高难度的动作和重复基础动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恒心,并克服困难,努力提高。这些品质可以延伸到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

1.3 体育教育能够提高交际能力,收获友情

交际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宣泄的过程,可以传播积极情绪,消散负面情绪。友情是幸福和快乐的来源。体育教育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成为他们的美好回忆。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实现共同目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然,在体育教育中也会出现各种冲突,如时间冲突和责任冲突,如何协调这些冲突是学生情商的锻炼过程。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健康心理的必备素质之一。

2. 高校实现体育教育融合心理教育的实际措施分析

2.1 更新传统高校体育教育理念

高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修正传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心理教育盲区,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目前,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多由兼职教师负责,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育效果。

2.2 明确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高校在制定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时,应该进行广泛的学生心理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和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调整教育重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包括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培养意志力和耐挫力,培养科学健康的心理调节习惯,挖掘学生体育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3 丰富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校应调整体育教育内容,增加心理教育的比重,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引导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传统高校体育教育过于关注身体素质的提升,对心理、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关注较少,因此需要丰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4 保持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

高校应意识到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保持体育教育的特点。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从属关系,而是需要协调发展。高校应保持体育教育的原有特点,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范文怎么写2

【摘 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心理素质要素结构的分析和建构开始,提出了建立与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体系的基本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基本举措

我国目前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作为还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有不断蔓延的趋势。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会产生不知所措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对竞争表现出焦虑心理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希望自己早日成功成才,通过市场角逐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但择业难度的增加,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大学生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环境无能为力。

(二)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环境

当代大学生经过“十年寒窗”后进入大学殿堂,高中时期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学习生活和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中。进入大学,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面对家庭与社会的厚望、自己的梦想和期望,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表现出生活能力弱、自立能力弱、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等问题,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面对与理想反差较大的现实,表现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等不适应的现象。

(三)人际关系障碍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但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问题,不少人常常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学生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之间缺乏人际交往的锻炼,因而缺少交往经验和交往技能,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信,在实际生活中又表现为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据一项资料统计显示,23%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

(四)学业问题

一是关于专业的认同问题。大学生普遍存在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现象,由于遵循按专业招生的原则,绝大部分学生入校时对所学专业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现象。二是学习态度和科学方法问题。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很大,而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小学差别很大,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三是学习动机功利化。市场经济的利益杠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表现出空前的功利意识。

(五)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是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由于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呵护,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显得不足,对集体生活不适应,考虑他人较少,没有明确的学习动力,对生活质量的期待与要求较高,而对人生理想不够高,据一项关于城市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存在成就需要弱、心理较脆弱、自立能力弱等问题。二是特困生心理问题。近年来,一些物质困难的贫困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又面临“心理贫困”的危机,这些学生为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性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和心理等五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素质相互影响,交互作用,而心理素质是在人的素质结构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将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的关键性环节。它涉及人的精神风貌、能力、气质、性格和情感态度等心理要素,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并直接制约着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他素质只有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发挥作用。

心理素质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新课题。现代德育内在地包括了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在基础性的层次上对高校德育目标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受教育者缺乏健康的心理的情况下,德育工作往往会失效,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德育工作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德育工作中忽视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并且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举措

(一)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心理素质教育队伍

反馈
下载文档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18号-1 客服QQ:20188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