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更换,并建立设备明细台帐。
(9)定期组织通风及有关单位,分别对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消防材料库和消防器材的设置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0)做好防灭火监测,定期对全矿的防灭火监测情况实行阶段性分析评价,对全矿防火监测预报情况和防灭火措施实施效果评价,重点监测点要绘制指标气体变化曲线图,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防灭火工作的现场实施。
(11)按照防灭火设计采用黄泥注浆和喷洒阻化剂等方式进行回采工作面的防灭火工作。
(四)防治水管理
1、地面防治水
(1)雨季来临前,矿成立雨季“三防”小组及防洪指挥部,制定有关措施和防患事宜,并拟文件下发执行。
(2)雨季来临前,由地测部门根据附近地面水位,最大降雨量及最高洪水位,编制年度地面防洪计划和措施。
(3)完善地面防水设施,定期清理、疏通泄水沟。
雨季到来之前,地面水沟清理,特别是各井口附近水沟、电缆沟必须及时清理,保持水
沟畅通。
(4)雨季来临前,对各种排水管路、设备进行彻底检查一遍,并对全部水泵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5)准备好足够的防洪物资,由供应科统一保管,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6)防洪期间,要成立抢险队伍,由调度室统一协调指挥,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7)汛期到来之前,调度室通讯组要将井上、下所有通讯设备检修好,确保井上、下通讯畅通。
2、井下防治水
(1)矿井实际揭露的地质条件与原地质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技术科要加强矿井水文和地质条件的研究,弄清地质构造及含水层的富水情况,有效指导防治水工作。
(2)编制2021年度防治水计划,用于指导矿井全年防治水工作。
地测科要坚持定期测水并做好记录,填绘图纸,及时掌握分析施工中水文地质的变化情况,要及时做好地质和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对巷道要穿过有可能透水的断层或含水层时要制定可行的防排水措施,按照“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做好防治水工作。
(3)在可能透水的断层或封孔不好的地勘钻孔附近布置巷道时,必须留设有足够尺寸防水煤(岩)柱。
对影响掘进和回采的封孔不好的地勘钻孔要及时向矿报告申请重新封闭。
(4)在工作面掘进施工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原则,地测料要掌握好煤柱保护线的具体位置,防止误穿断层,探防水时必须编制探放水措施。
(5)每月开始,地测科要提前下达下一个月各队组作业地点地质预测说明书,对下一个月矿井水情水害生产地质条件做出预报,以此指导生产,预防水患。
(6)掘进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岩(煤)层发潮,光泽变暗岩(煤)墙挂红,“出汗”,空气变冷,顶极淋水加大,有水叫声等透水预兆时,要立即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向矿调度室汇报,采取措施处理。
(7)雨季和汛期前组织好人员清理井下水仓,各巷道排水沟,检修好排水管路和设施,保证矿井有足够的水仓容量和排水能力,并对主排水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做全面检查,彻底处理存在问题。
对主排水设备进行一次联合试运转。
井下主排水泵要做好汛前检修、检测工作。
(8)中央水泵房的机电设备要注意防潮,并制定防潮措施,并要严格执行,保证水泵房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及时启动。
(9)掘进工作面掘进前要采用物探手段进行超前探测。
(10)掘进工作面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出水时人员能够安全撤退。
(11)每个工作面形成后,应根据要求做瞬变电磁进行探测,掌握工作面构造情况,依据探测结果对物探富水异常区进行钻探验证。
钻探探水时,钻场的临时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满足要求,且有备用水泵。
进行钻探和防水前必须有总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施工过程和验收过程要有负责人监督检查和签字,保证施工质量。
(12)工作面回采前,必须严格进行排水设计、计算与审查,确保水仓及排水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备用和检修设备配备符合规程要求,做到有水即排。
(13)工作面回来前,要进行防治水效果评价,评价结果要有总工程师签字,评价合格后方可回采。
(14)回采过程中,要加强工作面的水情观测,发现出水征兆等异常,立即停止回采,逐级汇报,采取相应措施。
(15)主泵房和中央变电所密闭门要达到有关规范要求,雨季前必须检查一次,确保使用可靠。
(五)顶板管理
1、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