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小学语文试讲10分钟万能稿精选5篇
大小:29.1KB 8页 发布时间: 2022-08-10 17:57:16 8.26k 7.35k

有一对非常勤劳的夫妻。男的叫大尖,女的叫水社。

一天,两条五彩巨龙从天而降吞噬了月亮和太阳。阿里山上藏着两件宝物:金剪刀、金斧头能制服巨龙夺回太阳和月亮。

大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用双手刨土刨了一天一夜,终于找到了宝物。他俩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用金斧头砍下了恶龙的头,水社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可是怎么把太阳和月亮送上天呢?大尖吞下了巨龙的左眼,水社吞下了巨龙的右眼。他俩立刻变成巨人把太阳和月亮托上了天,而他们化为两座山峰。

大地恢复了平静,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人们把太阳落下的潭叫日潭;把月亮落下的潭叫月潭。而大尖和水社就永远的守在]日月潭边了。神话传说很美,日月潭更美,你能不能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3)第三段、第四段

【设计意图:第

三、四自然段: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抓关键词语领悟自然段,然后自主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学习下一个自然段】你还从哪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第三段)这一段可真美,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乐范读)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活中有这样的感受吗?这个时候可以用哪个词?课文哪个词最能表现飘着薄薄雾的日月潭的美景啊?对呀,这几个词是不是就能体现出雾中日月潭的美啊?

第四段:第三自然段,我们找到了“隐隐约约”这个词概括了雾中日月潭的美。

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你能在第四自然段找到这样的词语吗?你们真会读书,找到了日月潭各自的美丽,(指着板书总结日月潭各个风景的美)(课件出示各个时间的美景)合作读文(男女师课件分颜色出课文)

这样的美景我们是赏不够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4段。(4)第五自然段

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说什么呀?(风光秀丽)是呀,日月潭分光秀丽,所以它才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让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5)(画外音:小朋友们,日月潭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保存好这张珍贵的门票。)

(6)其实,宝岛台湾的美景还有很多。咱们家乡“泉城”济南也有很多美景,我们一起来欣赏“天下泉城”!(看图片)这么多的美景,如果你像台湾的小朋友介绍一下,你想怎样介绍?口语交际:夸家乡【设计意图:学生的语文学习突破了课堂的局限,重视课内向课外、书本向生活的延伸。介绍自己熟悉的家乡,学生充满喜悦与激动,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热爱之情。】

五、指导书写

指导“环绕”书写。你能观察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小学语文试讲10分钟万能稿精选4

(1)要求:趣味识字,随文进行字词讲解。

解析:二年级的学生是识字的关键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开展识字教学。初读课文,趣味识字。因此,将识字贯穿在游戏中,“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呢?可是,我们要观赏日月潭,首先要闯关成功,才能拿到门票。”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关!出示生词。通过自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声赛读等多种方式结合。识记生字,出示生字。读了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用形声字、熟字加偏旁、左右结构的方法可识记这些生字。)理解字意,识记“茂”。出示茂的小篆。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字吗?茂这个字就指的草木茂盛的样子。猜字谜识记“筑”:姓巩的住在竹屋里。以学定教,还学生自主识字的权力,让学生自我发现识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和规律;指导较难生字的识记方法。以获取“游览门票”的方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读书识字。

(2)要求: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的秀丽风光。

解析:理解文意,锻炼学生多种读书方法,理解感悟词语、句段;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以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的主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引领,做好主导。每段学习设计意图如下:第一自然段:以读促悟;第二自然段:画图助悟;第

三、四自然段:教师引领学生,学习抓关键词语领悟自然段,然后自主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学习下一个自然段;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在学习前四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由衷地自我总结:“日月潭风光秀丽”。最后,设计口语交际的环节“夸家乡”。学生的语文学习突破了课堂的局限,重视课内向课外、书本向生活的延伸。介绍自己熟悉的家乡,学生充满喜悦与激动,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热爱之情。试讲题库基本信息:学段:小学科目:语文年级:四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试讲题库专业信息:

试讲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材正文(教材图片或教材文字):试讲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随文进行字词讲解,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教案设计及要求解析教案设计:

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型:新授课授课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古诗,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在这样的一种音乐声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别的诗来。(李白《赠汪伦》、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揭题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古代有这么多送别的诗呢,古代交通不便,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所以写送别诗就成了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有无数文人写下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句。我们今天的课文《古诗两首》就安排了这样两首送别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3.回忆学习古诗方法。

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4.揭题释题。(知诗人)(1)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诗题,注意“孟”、“浩”、“陵”的写法)

看老师写课题,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人也要认认真真,如果同学愿意可以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孟”第一笔注意是横撇。“浩”三点水三点位置要摆好,右边“一口咬掉牛尾巴”。“陵”要特别注意右边“土八下面是折文”。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跟老师把“陵”右边再写一遍,下课了还能记住这个字么?(是的,课堂学得好,课后不用学)(2)简介作者。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5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