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10﹣141.015.4755.0
C.
D.
C(氨水)/(mol•L﹣1)0.10.01
pH11.110.6
【考点】CF: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专题】16:压轴题;51E: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
【解答】解:A.存在平衡2NO2⇌N2O4,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气体颜色加深,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故A不选;
B.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H2O⇌H++OH﹣,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水的离子积中增大,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不选;
C.过氧化氢分解,加入的二氧化锰起催化剂的作用,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选;
D.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4++OH﹣,浓度越稀,电离程度越大,故0.1mol/L的氨水稀释10倍,pH变化小于1个单位,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难度不大,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
7.(6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
乙烯的制备试剂X试剂Y
A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水KMnO4酸性溶液
B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水Br2的CCl4溶液
C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NaOH溶液KMnO4酸性溶液
D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NaOH溶液Br2的CCl4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54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制备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烯和乙醇都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乙醇不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
乙醇和浓硫酸在170℃以上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黑色碳、二氧化硫气体和水,二氧化硫、乙醇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SO2中+4价S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酸性KMnO4溶液,使其紫色褪去,乙醇也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乙烯能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溴乙烷的消去反应:+NaOH
CH2=CH2↑+NaBr+H2O,利用KMnO4+CH2═CH2+H2SO4→CO2↑+K2SO4+MnSO4+H2O,导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检验乙烯;但乙烯中含有杂质乙醇,乙醇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5C2H5OH+4KMnO4 +6H2SO4→5CH3COOH+4MnSO4+11H2O+2K2SO4,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需用水分离,乙醇能和水任意比互溶,而乙烯难溶于水,故A正确;
B.CH3CH2Br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含有的杂质乙醇,乙醇不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无需分离乙醇和乙烯,故B错误;
C.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气体,CH3﹣CH2﹣OH CH2═CH2↑+H2O,同时乙醇和浓硫酸在170℃以上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黑色碳、二氧化硫气体和水,反应为C2H5OH+2H2SO4
2C+2SO2↑+5H2O,含有杂质乙醇、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乙醇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导致酸性KMnO4溶液褪色,5C2H5OH+4KMnO4 +6H2SO4→5CH3COOH+4MnSO4+11H2O+2K2SO4,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需用NaOH溶液分离,NaOH溶液能溶解乙醇,能和二氧化硫反应,故C正确;
D.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会有杂质乙醇、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SO2+2H2O+Br2═H2SO4+2HBr,乙醇与水互溶,二氧化碳不影响乙烯的检验,需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硫,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乙烯制备及物质鉴别、混合物分离等知识点的考查,把握有机物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
8.(17分)可降解聚合物P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A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羟基.
(2)羧酸a的电离方程是CH3COOH⇌CH3COO﹣+H+.
(3)B→C的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