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电子版
大小:33.76KB 15页 发布时间: 2023-07-04 09:58:18 9.15k 8.07k

1)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阶段性对教育的要求:根据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不搞“一刀切”)(辨析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

3)不平衡性对教育的要求: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不平衡性含义:①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②不同方面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的发展。

4)互补性对教育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树立信心、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选择:持这种观点的人是谁?)

1、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源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体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和威尔逊。

2、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源自外在的要求,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发展动力。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和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素质、环境(包括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3、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4、人发展的内因: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内因。

三、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论述、简答)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由学校的特殊性决定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1)加速人的发展

(2)发掘人的潜力

(3)提升人的价值

(4)健全人的个性

四、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简答)(重点)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2、只有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作用

2、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中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填空)

1、含义:教育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简答)

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人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三、教育目的的理论(记观点和代表人物)

1、社会本位论

(1)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培养合格公民;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