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2023全国青年小动物知识科普
大小:44.77KB 5页 发布时间: 2023-06-14 16:28:56 2.18k 1.95k

大家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全国青年小动物知识科普,欢迎阅读下载。

2023全国青年小动物知识科普

自然界大约有150多万种动物,从肉眼看不到的原生物到庞然大物的蓝鲸,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动物的构造

细胞是动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有的动物只有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全部生命活动,这种动物叫单细胞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绝大多数动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再由器官组成系统,才能完成整个动物的生命活动。

动物体内的细胞,总是与形态、结构相同的同伴组合在一起,担负着共同的机能,就形成了组织。高等动物体(如人体)一般由四大组织构成,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主要起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作用;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和提供营养等多种作用;肌肉组织主要由收缩性很强的肌细胞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运动;神经组织是组成脑、脊髓的基本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使动物各部分的活动协调起来。

一种组织还需要与其他组织联合起来,才能产生一定的生命活动。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起来,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并且可以相对独立地从事某种活动。

单独的器官仍然不能构成动物体,它们需要排列起来,完成相同的生理活动,这样就形成了系统。动物的口、食道、胃、肠等器官以及各种消化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消化系统,才能共同完成消化食物的工作。高等动物体有许多系统,如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系统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各自执行不同的生理机能,并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完成整个生命活动。

动物的体温

当你用手摸鸡或哺乳动物的身体时,会感到热乎乎的;可是摸到鱼类、青蛙等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身体时,却感到冷冰冰的。前一类动物的体温因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称恒温动物或温血动物。后一类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叫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

除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外,其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能随着外界生活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天,蛇的体温清晨是25℃,可是到了烈日炎炎的中午却猛升到40℃。变温动物体内虽则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但有办法对付过低或过高的气温。在气温变化剧烈的环境中,它们会把自己隐藏起来,以减少温度的影响。如昆虫、爬行动物等,在气温较低的清晨往往不大活动,要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热身体,才能恢复活力。鱼类、两栖类动物到了冬天,可以不吃不喝进行冬眠,以躲过寒冷环境的影响。像海参、蜗牛等变温动物,总是通过夏眠来躲避高温环境的影响。

恒温动物的身体保持着一定的温度。鸟类体温一般在37.0—44.6℃范围内,哺乳类动物一般约为25—37℃,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恒温动物体内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如发达的呼吸循环系统,厚厚的皮毛,发达的汗腺等,而且每种动物又都有各自独特的保持恒定体温的巧妙方法。如生活在严寒南极的企鹅、海豹,有浓密而厚实的羽毛和厚厚的脂肪能抵御严寒;生活在热带的`大象却早、晚活动,中午“避暑”,通过皮肤辐射散热,也通过皮肤渗透水分和四只大脚掌与温度较低的地面接触来散发热量,同时大象非常爱洗澡,用鼻子向身上喷水,巧妙降温。生活在热带的`猴子,会利用长长的尾巴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散热,冷天又能用它的尾巴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人们常常看见在炎热的夏日狗伸着长舌喘气,因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只能通过长长的舌头散发体内热量。

恒温动物为了保持体温,需要通过消耗体内的能量物质来维持,所以恒温动物的食量比冷血动物多。鸟类每天要吃下和自己体重相等的食物,才能保持恒温。重量相等的猪与大蟒蛇,如果猪每天消耗150份重量的能源物质的话,蛇只要一份就够了。

动物的血液

一般动物的血液都是红的,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铁元素的血红蛋白,铁元素与其他化合物形成复合物呈现红色。但是,并非所有动物的血液都是红色的。一些低等动物,如软体动物中的河蚌、田螺。节肢动物中的对虾、沼虾等的血液中含血青素,血液是无色透明的,节肢动物中的鲎的血液中含有铜元素,因此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些动物的血液中都没有血红蛋白。

高等动物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微黄色的液体,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凝血细胞(哺乳动物的凝血细胞又叫血小板)。

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在血液中执行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机能。血红蛋白很容易和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它又很容易分解,当红细胞随血液流到各组织中时,把各种营养物质,如氧气、蛋白质、糖、脂肪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同时把全身各部分组织细胞代谢的废物,送到肺、肾、皮肤然后排出体外,使动物能及时地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血液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如白细胞是防护卫士,能把外来微生物和体内坏死组织吞噬分解掉,以保护机体。血小板参与血液的凝固,当动物体某处受伤出血时,在血小板参与下伤口很快凝固。

动物趣味知识

猫是因为爱干净才舔毛的吗?

很多人都认为猫是爱干净的动物,它们舔毛是在洗澡,其实不然。猫的皮毛里有一种特殊的物质,经过太阳光照射后,发生变化,成为有营养的维生素,猫舔毛是在吃维生素,而不是在洗澡。

壁虎的眼睛为什么闭不上

壁虎喜欢生活在人类住宅的庭院中,常常为人类捕捉害虫。如果你注意就会发现,壁虎的眼睛始终是睁着的,就连睡觉也不例外。壁虎的眼睛虽然很大,但却没有上眼睑,所以永远也闭不上。

大赤袋鼠的幼仔是怎样进入育儿袋的?

大赤袋鼠的幼仔是自己爬进母亲的育儿袋的。不过,这不是一条坦途,而是一段艰难的历程。刚出生的幼仔,尽管后肢十分微弱,前肢却已生出爪来。借助神精和肌肉的配合,它从雌兽的泄殖孔出发,顺着母体尾巴,像蠕虫一样,弯弯曲曲地爬到腹部有袋骨支持的育儿袋里。此时它的眼睛尚未睁开,要找到母亲的育儿袋是很不容易的,一不小心,从母亲的尾巴上掉下来就会一命呜呼。幼仔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进入了育儿袋,它四处寻找乳头,抓住一个(雌兽共有4个乳头)便衔着,把身子挂在上面,继续发育成长。所以说,大赤袋鼠的幼仔是从乳头上长出来的。

在雌兽的育儿袋内,幼仔长到大约160天时,才向外探出头来;200天以后,它开始离开育儿袋,到外面活动。不过它的胆子很小,一有风吹草动便又赶快钻入育儿袋中,避避风险,等风平浪静后再出来活动。雌兽休息时,顽皮的幼仔一会儿钻进袋中,享受一下母亲的温暖,一会儿爬出袋外玩耍,显得十分忙碌。离开育儿袋后,幼仔经过3~4年的时间,方发育成成年大赤袋鼠的模样。

斑马为什么有条纹

斑马身上的条纹漂亮而雅致,是同类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记之一,更重要的则是形成适应环境的保护色。在开阔的草原和沙漠地带,这种黑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在阳光或月亮照射下,反射光线各不相同,起着模糊或分散其体形轮廓的作用,放眼望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分辨开来。这种不易暴露目标的保护作用,对动物本身是十分有利的。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斑马身上的条纹可以分散和削弱草原上的蚊蝇的注意力,是防止它们叮咬的一种手段。这种保护色是长期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因为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些条纹不明显的斑马,由于目标明显,所以易于暴露在天敌面前,遭到捕杀,最后灭绝,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逐渐被淘汰了。只有那些条纹分明,十分显眼的种类尚能生存到现在。

为什么说长颈鹿的“高血压”不是病?

颈鹿在高高竖起颈部时,他的头部要高出心脏位置大约2.5米,要使心脏的血液压到2米多高,这并非一件轻易的事情。它低头饮水时,头部又低于心脏位置2米多,血液下流脑部,它又怎能受得住呢?

一般来说,大动物心跳慢,小动物心跳快。而长颈鹿的心脏重量有10余千克,心壁厚达7厘米以上,十分强大有力。在静止时,它的心跳每分钟可达100次,比马快2~3倍,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可达60升,而马只有20~30升;心脏泵压可达300毫米水银柱,脑下部的颈动脉的血压保持200毫米水银柱,所以长颈鹿堪称世界上血压最高的动物。因为它必须有这样高的血压,才可以将心脏的血液压输到4~5米高的头部。如果换上别的动物,这样高的血压早就昏倒了。

有人提出,长颈鹿这样高的血压,总算使它解决了向头部供血的难题,但它的脑怎能禁得住这么高的血压呢?原来长颈鹿的动脉和静脉的形态已经特化,颈动脉在脑的基部分成许多小血管丛,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海绵体;而颈静脉特别大,直径可达2厘米多,而且有一系列能够禁受高血压的瓣膜。所以,当长颈鹿抬起头部时,颈静脉是瘪的,而颈静脉的血压在200毫米水银柱,高血压流冲到网状海绵体即自行降压,使进入脑部的血压保持正常,不会损害脑。当长颈鹿的头部低下时,颈静脉的瓣膜关闭,使血液保存在宽大的颈静脉内,静脉血既不会回到脑部,又减少流回心脏。此时,它的颈动脉血压降至175毫米水银柱,当血拥入网状海绵体时,使许多小血管扩张而减压,这样脑部血压仍然维持正常。

所以,高血压对长颈鹿的长颈抬起和低下活动是一种适应,并不是病态。而它脑基部的颈动脉网状海绵体以及颈静脉的瓣膜,又是适应高血压的有效保证。

企鹅为什么叫“企鹅”

企鹅是南极洲鸟类中最大的宗族。企鹅虽然长着鸟的头和喙却不会飞,它们在陆地上步履蹒跚,憨态可掬,而一到水里就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鱼,能以每小时18千米的速度在水中遨游。于是,人们给这种不会飞的鸟一个特殊的称号——海洋之舟。企鹅的汉语名是由它的姿态联想而来的。“企”的原意是“抬起脚后跟站着”。企鹅在陆地上是像人一样站立的,当它伫立在海边或雪地时,总像是昂首远望在企盼着什么,所以取名“企鹅”。

可爱的小熊猫

小熊猫又叫小猫熊,由于长相十分惹人喜爱,天生装扮得就像卡通画中的动物形象一样。在四川人们根据它的一些特殊习性,亲切地称之为“山闷得儿”或者“山车娃儿”,而在云南人们却根据它的体形和美丽的毛色称之为“金狗”。它的身体肥胖,外形似熊又很像家猫,但比熊小得多,又比家猫大,故而得名小熊猫。

小熊猫是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等高山、亚高山地带的特产珍贵动物,在我国见于陕西南部、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