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
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e)观念的改变
f)人口状况的改变
g)外来入侵、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
5.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有规律的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
6.社会倒退:是社会局部或整体,从已经达到的较高发展阶段向较低发展阶段变化的过程。
7.社会改革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
8.社会革命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9.整体变迁: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是各个社会要素变化合力的结果。
10.局部变迁:是社会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
11.自发变迁:指被动的参与或盲目的顺从社会变迁。
12.有计划变迁: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参与社会变迁。
13.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14.实现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的具体途径:
a)协调个人需要、集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三者的关系
b)发展合理需要
c)制止不合理的需要
d)控制刺激因素的类型与程度
e)削弱某些需要
15.社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知识化等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
16.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管理科层化、社会结构分化、人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17.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1)社会现代化是一项社会领域的革命进程
(2)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
(3)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持续的国际竞赛
1.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质检的依附是双向的
(2)把世界体系划分成“中心”、“半边缘”、“边缘”三个等级
(3)世界体系理论指出,目前的这个世界体系是变动着的,世界体系的三级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2.“后工业社会论”:有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在其代表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首先提出。
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a)经济方面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
b)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
c)理论知识处于社会中心地位
d)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
e)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3.中国的现代社会化:
a)现代化起步阶段(1840-1911)
b)局部现代化阶段(1912-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