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医养结合工作主要在针灸康复理疗专科开展,2021年针灸康复理疗专科获**市卫生局授牌,专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6人,医(护)
师9人,人才结构合理。
有脑循环治疗仪、疼痛治疗仪、综合肌力测试仪、中药离子导入仪等60余件康复设备。
达到门诊与住院治疗体系完整,完善整合多种传统的治疗方案及操作规程,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深入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将传统的各种特色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的基础治疗相结合,使传统中医药治疗惠泽于广大民众。
1、发展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
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复”的未病治疗原则,以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为施治基础,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开展头部推拿、整脊、药物薰蒸、足底按摩、针刺、灸疗、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等传统治疗项目,有效缓解症状、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发展骨质疏松与疼痛专病门诊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把骨质疏松症当作重点专病进行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充分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和西医学当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以突出中医特色治疗方式为主,采用温阳灸法、中草药调摄法、针刺理疗法、循经导引法、中药薰蒸法等,治疗方式安全、作用持久、并有效缓解疼痛,临床预防骨折严重的病变发生。
3、绿色减肥塑身专病门诊
肥胖是引起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基础之一,我院推出绿色减肥瘦身疗法,采用针灸治疗为主体,结合穴位点压,火罐等多种治疗方法,使人体内脂肪代谢趋向平衡,同时配合心理指导、科学饮食、适量运动达到科学瘦身而不伤身的目的。
4、发展中医传统疗法
开展多种中医特色传统疗法:普通针刺、灸法、穴位敷贴、梅花针、拔罐、耳压、刺血疗法、头疗、足疗、足浴保健刮痧、穴位注射、中风康复、脂肪肝愈合疗法、以及各种方法等。
适用于治疗面瘫、中风后遗症、骨质疏松症、代谢综合症、糖尿病等神经病变、神经性尿潴留、关节病变、颈椎病、腰椎病以及各种亚健康状态,中医传统疗法相对简便、安全无副作用,可有效缓解各病种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肢体失调状态,以达到阴阳平衡。
医养结合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打算7
"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得到社会关注和老年人认可道外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尊老敬老、以孝为先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老年保健和老年人养老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道外区始终社区卫生服务宗旨,以国家医改政策为指引,以惠民利民为原则,以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线,针对社会老龄化问题加重、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与日剧增这一社会热点,积极探索老年人在社区医疗康复养老的全新途径,并在服务模式、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广泛认可。
同时,在促进国家医改惠民政策落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基本情况截至年底,道外区总人口数为985415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137958人,占总人口的14%,按照国家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87%,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老有所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心焦1点。
仅就哈尔滨市道外区而言,全区有近8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在生活起居、医疗保健方面需要关护的老年人数字庞大。
据我们调查,目前,哈尔滨市空巢失能老人达到36万人,全市政府办、民办的托老所、敬老院的养老床位仅3.2万张,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对"即能享受托老,又能获得医疗保健"的这种复合式的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论从职能上还是从能力上,都是承接这一需求的最佳载体。
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对辖区老年人开展建立慢病档案、健康宣传、免费健康体检、入户随访、中医干预慢病等老年人特色管理工作的同时,以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逐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初步形成了社会认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收的双赢局面,展现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托老项目的优势和前景。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年7月1日成立了黑龙江省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的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关怀养护中心",开展"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
该中心设置养老床位90张,配有康复训练室、治疗室、用餐间、淋浴间。
针对失能老人,还2独立配备专职护理员工24小时监护。
目前已收入慢性病自理老人、半失能及完全失能老人142名。
他们根据老人健康情况采取"医疗"和"养老"两种入院路径进行托老养老管理,根据病情需要"医疗"和"养老"相互转换,进行动态管理,对首次入院的老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同时开展风险评估和自理能力评估,根据护理等级对老年人进行分级护理;通过膳食、用药、运动、心理干预、宣教、健康处方等形式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管理。
我区"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及社会的高度关注。
哈尔滨电视台医疗档案栏目以"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为主题,宣传我区托老养老工作;晨报持续关注我区"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并以幸福晚年从这里开始为题进行整版篇幅连续报道;新晚报以医疗养老进冰城,瞧瞧啥样?为题,报导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托老养老模式;省台新闻联播记者走基层栏目以"失能老人温暖的家园"为题做了我区托老养老工作的专题报导;中央电视台记者深入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连续工作四十几个小时,吃住在病房,同老人零距离接触,连续记录拍摄老人的在这里的日常生活情况,并将在中央电视台央视记者下基层栏目中播出;xxx等领导先后两次到我区新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养结合3式"托老养老工作展开实地调研,并以我区典型,召开全市托老养老座谈会。
三、几点建议为了将"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使其真正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重要阵地,结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医保部门是否可以将"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工作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民政部门是否可以对开展这一服务的机构以床位为单位进行资金政策的倾斜。
二是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提供医疗养老康复人才培训支持,对开展这一项服务的人员开展康复、托老、护理等项技能的培训,发放合格证书,合法上岗。
三是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对具备开展此项服务条件的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用以房屋改造、医疗设备、人才引进等投入。
开展"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惠民、利民、服务于民的公益性特点。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也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实际,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开展医疗托老服务不仅是很好地实现了自身职能,同时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载民生的重要职责。
为此,今后我们将把社区医疗保健式托老养老服务作为一项区域品牌特色事业来抓,将此项事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