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反思汇总7篇
大小:479.87KB 3页 发布时间: 2024-04-25 10:22:57 6.78k 6.09k
下载文档

以下是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反思汇总7篇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反思1

体罚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它是一种极端愚昧、变态的非正常行为。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树立法制意识,切不可做出让人遗憾终生的事!

因为,体罚存在着极大的不科学性和危害性。从学生方面看:

首先,体罚会对学生造成生理伤害。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伤害一旦产生,便容易给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在中小学教育中,这样的事情绝非杜撰:狂怒的老师一巴掌抡向学生,于是学生再也听不到了大自然美好的声音和父母亲切的呼唤;暴怒的老师拧起学生的耳朵,试图将他拉出教室,用力之下,他手里捏的只是学生娇嫩的耳垂;因为学生的调皮,教师拂袖而去……所有这些,难道还不够我们惊心吗?教育者为社会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废人!

其次,体罚压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畏于教师的体罚,只得囿于教师规定的框框之中,学生的智慧难以萌发出来,学生的聪明才智不敢发挥,久而久之,学生自甘于平庸听话,我们的教育便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瓦特、牛顿、爱迪生们如整天处于教鞭的威慑之下,他们的聪明才智怎样去发挥?又怎能发挥?

再次,体罚严重伤害了学生自尊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往往是学生走下坡路的开始。有些学生经常受到粗暴的训斥、体罚,自尊心、自信心丧失,自暴自弃,变成了破罐子破摔的“老油条”。过度体罚的结果,只能使孩子消极适应环境,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有些学生遭体罚后觉得无脸见人,干脆不再到校学习,有的甚至为此逃学离家,以至在一些不良外因的引诱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过早地为自己年轻的生命划上了句号。

最后,体罚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形成冷漠孤僻、敌视和心理闭锁等畸形变态心理。经常受到打骂的学生,平时谨小慎微,提心吊胆,唯恐被教师体罚。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卑胆孝撒谎的性格。这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打骂和过分的严厉只能让儿童说谎,变成怯懦的人,同时养成儿童的残忍性。”

从教师方面看:体罚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威信,而且当教师实施体罚之时,正好表明了他的失助与无能。一个教师,简单地以体罚管教学生,是把教育过程、教育手段简单化,它往往铸成一种错误的行为模式,其消极影响是难以消除的。库宁等人的研究表明,使用体罚大大降低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从师生关系看:体罚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扩大了师生间的感情距离,不但很难形成向师性,反而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和对抗情绪,不利于施教。学生当面不敢说,背后则不服。这样,实现教育目的也就落空了。体罚使学生精神压抑,负担沉重,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受到体罚,感到非常委屈、恐惧,教师讲什么一句也听不进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体罚还影响着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很多家长往往“授权”教师:“孩子在学校不听话,尽管打”。但教师真的体罚学生时,谁的家长又愿意自己的孩子挨打呢?体罚还让教师违法犯法。很多教师由于体罚方式方法过激,对学生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学生终身残疾或死亡。对此家长谴责老师,有的甚至找到学校或对簿公堂,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那么在中小学体罚现象还比较严重的原因在哪里呢?

首先,是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潜在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并成了所谓的“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子女被看成父母的私有财产,几乎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在学校内部,教师则获得了父母所“授予”的权力:“师徒如父子”。老师于是拥有了教育、惩罚学生的权力。

第二,是现阶段教育评价体系催生出来的。我国教育改革改了许多年,但始终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运作,唯成绩评价学校,考核教师,导致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校、社会、家长、同行的认可,想方设法促使学生学习,给学生加压,这样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发生矛盾,造成了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第三、教师素质差,教育手段贫乏。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工作有热情,事业心强,想把孩子教好,但由于经验不足,缺少办法,见学生违纪,情绪便急躁,因而体罚学生。有些教师则因为在家庭或社会交往中受气,无处发泄,将学生作了出气筒。特别在目前情况下,教师地位不高,待遇较低,社会分配不公,脑体倒挂,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心中有怒气,遇事易动气发火,感情用事。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对不争气的学生,教师便使用强制措施体罚学生,而这,却常能得到人们的理解。

第四,教师心理问题严重,导致教育行为失控。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其自身的行为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生活态度、心境等都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有: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表现出敌对;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躯体表征;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这些心理问题都会造成教师体罚学生,影响教师把学生没当"人",而视为为一个物,一个发泄的工具。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其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走出体罚的误区呢?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落后的教育思想。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这一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居于领导学生认识的地位;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其认识和发展必须在不同程度上服从于教师的领导;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必须取决于其积极主动的认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对学生实行体罚,危害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体,它不但使学生肉体受到疼痛,严重的直接损伤学生的身体,影响学生机体正常发育,更重要的是它必然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影响学生认知发展和个性品德的成熟。那种企图靠体罚学生身体取得暂时效果的做法是无效的、错误的,也是没有前途的。

其次,要改变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多一把尺子,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职业真正阳光,让素质教育真正回到校园。

第三、提高教师素质,综合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一个教师必须具有扎实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技巧。老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以体罚学生来发泄自己的感情。同时,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有灵活的教育机智,善于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和教育过程中的其它问题。教师对学生既要尊重信任,又要严格要求,防微杜渐,既一视同仁,面向全体,又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既适时适度,又持之以恒,既重视学习,又注意品德、体质的发展。

第四,学校领导要重视体罚学生的现象,要明确认识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它不但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不但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不但是现时的,也是未来的。学校领导要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首先在思想上引起教师的重视,转变落后教育思想,自觉禁止使用体罚。其次,学校领导应严格要求,把禁止教师简单地以体罚对待学生作为一项制度。学校领导要注意确立良好的舆论导向,把教师体罚同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水平相联系。一旦因体罚出现问题,学校领导也应从事实出发,严肃处理,不能一味袒护,并引导教师吸取教训,从而在中小学从根本上避免体罚现象的发生,使中小学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

第五,树立正确育人观,促“角色转变”。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转变落后思想。在现时期,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对学生实行体罚,危害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体,更重要的是它必然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可见那种企图靠体罚学生身体取得暂时教育效果的做法是无效的、错误的。学习倡导“爱”的教育,转变落后方式。剖析学生的成长轨迹,明白不良惩罚并不能唤醒学生,只能让学生在迷途中越去越远;剖析成功教育案例,认识“爱”才是古今中外教育成功的真谛。通过学习、思考、讨论剖析,影响教师提高认识,形成观点,从而获得他律到自律的效果,告别体罚,杜绝体罚,自觉用“爱心”来教育学生,诲人不倦。

第六,学习课堂控制艺术,获取恰当方法手段。缺乏科学的教育艺术是产生体罚的重要原因。学校应该运用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素养,使教师能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避免体罚。

第七,注重教师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唱好”“三步曲”。首先要给教师减负,从生理到心理的全方位“解放”。其次要摆正教师的位置、心态,与学生做朋友,做“平等中的首席”。最后要做到“心肠热”而“头脑冷”,要有热心、信心、恒心。

但愿从此以后教师能“远离体罚”,或者让这类事件更少一点。

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反思2

教师对学生进行罚款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事件,给我们教师队伍很大的震撼。让我进入了深刻的思考。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师德问题也逐渐突现出来。像有些学校单纯强调升学率,把教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尺,只重视教学,忽视了对教师自身师德的要求,对本校在师德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及时制止。久而久之,一些教师在职业道德上的要求越来越低,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对学生的体罚渐渐地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另外有些个别从业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与教师身份不相称的问题,如品行不良、利欲熏心、侮辱学生等。这些极少数教师所表现出的师德之低下、法律意识之淡薄,让人触目惊心。这在学生和家长之中造成极不良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声誉。

在孩子内心中教师是他们的榜样和楷模,也是孩子们的父母。他们把信赖交给了我们,我们应该爱他们,给他们安全,给他们爱。怎么能去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我们应该做的是义不容辞的保护学生。“敬业”与“爱生”是教师师德的核心。

一个教师是否爱生,是师德最集中的表现。教师在爱生方面主要表现为:从多方面去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只是从学习上,而是从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严格要求学生,严也是爱,做到严而有度。首先要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核心。只要爱学生,才能爱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育事业,也只有爱学生,才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而又始终贯穿在整个师生交流之中。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师德,给我们教师进行教育,心理疏导。是我们认识了很多问题,和自己在教育中的方向。

在这次学习中我再次深入的理解师德。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那些正在长身休、长知识、可塑性非常强的学生们。教师的工作态度及道德观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这种影响又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是长远而深刻的。对此,教育家胡昭广先生曾经有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教师是一种精神。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是对我们灵魂的塑造、品德的塑造,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是深深扎在我们心中的。”

同时,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精神文明和校风建设,而且也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师德的内涵是很宽广的,但衡量师德的最基本的标准可浓缩为“正己、敬业、爱生”六个字。

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反思3

在本月的班主任例会上,彭主任带领我们全体班主任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了违反各种师德行为的处理办法,也让所有人再次警醒自己不要触及“教育黄线”。众所周知,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培养人才素质的高低,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足以可见,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接下来,我将个人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热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位家长。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再次,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要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打交道。对于不同的家长,教师要讲究沟通技巧,千万不要去指责、训斥学生家长。对于家长反应的问题,要认真听取并妥善处理。我们要树立为学生、家长服务的思想,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做好沟通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素质。

既然我们选择做教师这一行,我们就应该做出一个教师的范。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我认为更多地体现在“育人”二字上。教书不难,育人则不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想在教育事业上精益求精,唯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时汲取有营养的书籍,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

三、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先做到,否则,教育将无的放矢。在校园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经常在教学中发现,一个班的学生写字都很像语文老师的字,小班干管理班级时所说的话都和班主任老师一个口吻。可见,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善待学生,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才能培养出诚信明理、自尊自爱、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反馈
下载文档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18号-1 客服QQ:201880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