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疫情后旅游社应对措施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疫情后旅游社应对措施精选1
一、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由于疫情的快速发展和异常严格的防疫措施,近期我市旅游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各地的景区、文化娱乐场所相继暂停运营,对景区、旅行社、酒店、旅馆、民宿、农家乐、餐馆、旅游购物、在线旅游企业等造成严重冲击,对旅游业的影响存在压力大、时间长的特点,使其蒙受巨大损失,对增速下滑的经济态势更是雪上加霜。
二、应对措施
当前,面临的大环境是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调结构、稳增长、提质增效任务艰巨,但从长期来看,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有限,旅游业也是恢复最快、反弹最迅猛的产业,只要疫情得到控制,被疫情暂时压抑的旅游需求将得到极大释放。
为此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一是引导行业互助自救。
建议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如减免税政策、促进人口合理就业政策等,拨助一定的社会福利资金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引导旅游产业的企业互助自救,抱团取暖,共同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
旅游行业协会可以搜索行业信息,推广旅游产业经验,提供指导,对可能出现的行业冲突加以调节,保护行业的良好发展。
二是鼓励发展在线旅游。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抓手,充分把高新技术融入到旅游业中。
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文化场馆、景区发展在线旅游,通过图片、视频、VR、360度全息影像等方式,走出一条具有雅安特色的旅游之路,让民众足不出户即可游历雅安大好河山,既可作为旅游产品实现收益,更是打造在线宣传推广的平台。
三是打造旅游文创产品。
推动文化文物机构与优秀创意设计机构、旅游企业合作,精选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IP,实施地方“文化旅游礼物开发计划”,开发高品质的旅游文创产品。
优化物流快递,搭建服务网点,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发展旅游文创产品电商业务。
四是优化旅游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头雁”引领的作用,引导旅游企业在歇业期间研究制定或优化服务体系,重点优化旅游卫生安全体系,让疫后游客游得放心,同时建立规范的服务标准,健全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游客反馈机制,改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的问题。
疫情后旅游社应对措施精选2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旅游产业的冲击影响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整个旅游产业按下了暂停键。
暂停运营意味着零收入的前提下,提前采购的鲜活物资、投资建设的应季专用设施(产品)不能发挥效用,占用的流动资金不仅不能回流,而且还会增加养护成本甚至造成部分乃至全部损失;员工工资、日常维护、房租水电、防控物资等费用必须照常开支,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不难想象。
受疫情影响,旅游产业呈现新特点:
(一)旅游消费需求放缓,但游客信心指数基本不变,低密度、近郊、自驾、康养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发展新方向。
从国际看,近几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这次疫情可能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旅游业更加集中在国内倾向明显。
从国内看,疫情正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人员流动带来的聚集性、流动性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零星确诊病例在国内一些城市时有发生。
疫情的阴影让旅行节奏减缓;而大、中、小学和不少单位为防疫发布的“禁游令”,也会使旅游步伐放慢。
但总体而言,疫情对旅游消费者的信心影响不是很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存在,刚性旅游消费的基本面和中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短期内近郊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将会受到游客青睐。
从长远看,新冠肺炎疫情唤醒了民众的生命和养生意识,对低密度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以及康养医养类旅游产品的关注度将大幅提升,或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旅游业因“疫”洗牌、优胜劣汰,新业态应“疫”而生。
疫情下,一部分涉旅企业倒闭关门,优强者胜出,在痛定思痛中催生了旅游新业态和服务新模式:一是“云”模式应用空间扩大。
“云”模式既可为居家旅游提供平台,使旅游向行动不便人群延伸,又可为线下旅游提供有效推广,激活线下潜在游客的旅游意愿;“云上文博”为文博旅游打开一扇窗。
受疫情影响,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纷纷临时关闭,而“云展览”“云游文博”“云参观”“云剧场”……各种形式却同步上线。
“云上文博”不仅让因疫情宅家一族饱享文化盛宴、吸引原有线下客户,还可能激活不爱参观博物馆的网民,激发更多的文化需求,使集文旅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于一身的“云上文博”,极可能成为文博旅游新的发力点。
二是数字科技将为旅游业发展释放更多新动能。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数据科技正全面融入旅游产业并发挥重要作用。
“云旅游”“5G+旅游”“大数据+旅游”等数字化应用模式将为旅游产业发展释放新动能。
同时,疫情防控倒逼景区加码智慧管理。
实名制登记、在线预约等已成为不少景区恢复开放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