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风机内醒目部位悬挂“严禁烟火”的警示牌
(4)XXX机组廊道内,每60米划分防火隔段;XXX机组竖井每8米划分一个防火隔段;控制XXX机组和动力XXX机组分层布置;控制XXX机组和动力XXX机组分竖井布置;控制XXX机组和动力XXX机组间应设置耐火隔板;XXX机组的敷设应整齐;XXX机组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工艺规程要求;敷设过程中,XXX机组不应存在损伤;XXX机组沟应留出足够人行通道。
(5)所有XXX机组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采用合格的防火材料封堵;XXX机组封堵厚度不小于8厘米。
(6)多个XXX机组头并排安装时,XXX机组头间应加隔板或填充阻燃材料。
(7)XXX机组头制作安装应符合工艺标准要求,XXX机组头应用耐火防爆盒封闭。
(8)XXX机组刷涂防火材料,XXX机组防火涂料厚度应达到1~2毫米。
3.6.2运行中预防XXX机组着火的措施
(1)应建立全站XXX机组清册,XXX机组清册应标明XXX机组接头位置。
(2)XXX机组沟不积水,XXX机组夹层安全电压照明充足,不堆放杂物。
(3)加强XXX机组感烟、感温火灾报警系统维护、试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定期开展XXX机组温度的红外线检测工作,重点对XXX机组接头处进行监测,尤其在高温大负荷期间加强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按规程规定定期开展动力XXX机组的绝缘试验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逐步对混敷部分XXX机组进行整理或改造。
(7)每半年对XXX机组沟道、每季度对XXX机组架进行清扫。
3.6.3物资储备
(1)每季度进行一次通信设备、站内房消防报警系统的检查维护。
(2)每季度进行XXX机组场所消防器材的检查、维护,及时清点补充过期、丢失、损坏的消防器材。
(3)加强车辆维护,随时保证有应急备用车辆。
(4)储备部分动力XXX机组、XXX机组接头制作材料,放置在变电站备件库房内准备抢修时急用。
(5)储备部分保护XXX机组、保护元件,放置在变电站备件库房内准备抢修时急用。
4.应急处置
4.1应急处置方案启动
4.1.1本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的启动以值班员和其他现场人员检查确认XXX机组着火为启动条件。
4.1.2应急报告和指挥
(1)生产现场人员发现XXX机组冒烟、着火后,应立即报告值班负责人,并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
(2)值班负责人接到报告但未发现异常信号,不能明确判断是否着火的,应立即安排值班员到现场进行确认,并同时紧急通知其它人员待命。
(3)发现明显着火现象,值班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扑救,并向救援指挥部报告。
(4)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现场情况宣布启动应急处置方案。
①各岗位人员接到指令后,按照本应急处置方案处理要点进行处理。
②应急救援队人员接到指令后,及时进入现场按应急处理要点进行处理。
4.2危急事件应对
4.2.1值班负责人应急处理要点:
(1)紧急调集2名运行人员现场查找着火点;判断着火部位的XXX机组类型和走向;检查着火部位XXX机组对应的开关是否跳闸,未跳的应将其手动跳开。采取措施切除着火部位电源进行灭火。
(2)立即向救援指挥部报告情况。如火势增强,需要将着火设备进行停电隔离的,应事先联系调度,按调度命令迅速隔离设备,如果XXX机组火势较大,无法扑灭,则使用紧急逃生装置逃生。
(3)着火范围明显时,故障设备一经隔离,即可恢复其它设备送电;
(4)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工作服,用灭火器对着火部位进行灭火。并注意因着火部位的电源可能未完全切除,人员应与XXX机组保持安全距离。必要时将部分XXX机组系统停电,有漏电危险处挂地线。
(5)对受伤人员,除在现场进行临时处理外,应及时联系救护车送医院治疗。
(6)应急处理以灭火和人员救护完成为终结点。
4.2.2灭火后,应立即组织进行事故现场的隔离和保护,
4.2.3组织制定事故设备检查方案,确认XXX机组损坏程度。